中学历史书中就有商鞅变法的故事,大致是这样写的: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吗?并没有。战国的其它国家其实也进行过变法,但绝大数都因为遭遇各种反对阻力而失败。秦国的商鞅变法虽然成功了,秦国也因此而强盛,但商鞅本人后来却被反对变法的保守派诬陷谋反,最后落得车裂而亡的下场。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企业的管理和国家的管理其实是类似的,只是范围大小不同而已。企业想要改善管理,想要变革,必然会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从而遭遇各种保守势力的阻挠。同样道理,企业高层的许多好想法,由于无法向下推行而无疾而终,最终企业还是原来的样子,根本谈不上什么改善。那么为什么秦国变法能够成功,而其它国家的变法却失败了?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宝贵的经验来运用于企业管理变革中?总结来说,秦国的变法成功的原因有三个要素:
最高管理者支持变法
秦国的国君秦孝公是变法的坚定支持者,这是变法得以成功的最基本保障。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成功推行管理变革,董事长和总经理首先应该是变革的坚定支持者,否则变革很难成功。如果最高管理者态度不坚定,表现出任何轻微的动摇,这种动摇就会如蝴蝶效应一般迅速向下传递,最终导致局面无法控制。
公平公正,一视同仁
改革必然要触及既得利益,必然会遭到方方面面的反对。商鞅变法确实遭遇了很多阻挠,甚至还有人怂恿太子做些违法的事情。商鞅知道如果不责罚太子,变法就会失去权威性,而一旦失去了权威性,就必然导致失败。所以经过商鞅的一番努力之后,终于按律责罚太子,大家看到连太子都受到了责罚,就不敢再违抗变法,变法因此得以顺利推行。
变革目标最终达成
改革就是破旧立新,要用事实来让大家明白新的比旧的好,这样大家就会拥护改革。商鞅变法几年后,秦国国力大增,秦国由一个偏安西部的一般国家迅速成为一个可以和中原大国抗衡的强国。
如果企业管理者注意遵循以上三要素,推行变革也很容易成功的。但是,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选谁来做商鞅的角色呢?当今社会虽没有车裂的担忧,但这个变法主导者的角色必然是要得罪不少人的,极有可能发生变革成功之后,不得已只好卸磨杀驴。所以说,大家都不愿意来担当商鞅的角色,变革尚未开始就遭遇重大挫折,如何破局?
如何破解企业管理变革的迷局
顺着上面的思路来想,既然大家都担心被车裂,就找个不担心的,如果找不到这样的人,可以跳出人的范围来找,比如:实施一套全面管理软件,反正软件是不会担心自己被车裂,也不会担心被检举谋反的。
那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管理软件能承担起商鞅的角色吗?虽然商鞅在变法中起了不少作用,但变法的内容实质上都是秦孝公的意志,商鞅大多数情况下是充当代言人的角色,替秦孝公站在一线阻挡反对者的炮火。对于管理软件来说,承担商鞅的角色是完全可行的,企业管理者指定各种管理规范,通过管理软件来推行,表面上是让管理软件来监督大家的,实质上就是企业管理者的意志体现。
特别要强调的是,对管理软件的使用也要遵循上面谈到的变法成功三要素,具体来说也有三点:
一、企业管理者要亲自使用管理软件,做好模范带头作用。
二、企业管理者要公平公正,订好的管理制度一定要严格执行。比如:规定出差要事先在管理软件中申请,就不要有例外,无论谁违反,都要按规定处罚,这样才可以把好的管理制度推行下去。
三、关注目标效果是否达成,并及时调整和完善细节。
如果在企业管理变革中遵循以上三点,正确发挥管理软件的功能,企业管理变革的进程就更容易迈向成功。